DB46∕T 646-2024 斑兰叶(香露兜)组培快繁技术规程(海南省)
ID: |
AFDC39EFB6AC44AF80A675DA60B633EE |
文件大小(MB): |
0.42 |
页数: |
15 |
文件格式: |
|
日期: |
2024/10/20 |
购买: |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65.020.20,CCS B 61,46,海南省地方标准,DB 46/T 646—2024,斑兰叶(香露兜) 组培快繁技术规程,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for tissue culture and rapid propagation of pandan,2024 - 09 - 23 发布 2024 - 11 - 01 实施,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 46/T 646—2024,I,目次,前言 .III,引言 IV,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组培工厂要求 .1,5 接种前准备 2,5.1 试剂 2,5.2 灭菌 2,5.3 人员要求 .2,6 外植体采集与处理 2,6.1 采集圃选择 2,6.2 外植体采集 2,6.3 外植体处理 3,7 组培快繁 3,7.1 接种与检查 3,7.2 愈伤组织诱导 3,7.3 丛生芽诱导 3,7.4 增殖培养 .3,7.5 丛生芽循环再生 .3,7.6 生根培养 .3,7.7 炼苗 4,8 容器苗培育 4,8.1 苗圃地设施条件 .4,8.2 育苗时期 .4,8.3 育苗容器 .4,8.4 育苗基质 .4,8.5 基质消毒 .4,8.6 基质装填 .4,8.7 移栽 4,8.8 苗圃管理 .4,8.9 炼苗 5,8.10 出圃 .5,9 育苗档案 5,10 组培快繁技术流程图 5,附录A(资料性) 斑兰叶组培快繁培养基配方 6,DB 46/T 646—2024,II,附录B(资料性) 斑兰叶组培快繁技术档案记录表 7,附录C(资料性) 斑兰叶组培快繁技术流程图9,参考文献 10,DB 46/T 646—2024,I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海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海南兴科热带作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海,南热作高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海南椰兰香岛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海南热作两院种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海南好奇妙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广州市名花香料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吉训志、张昂、鱼欢、秦晓威、宗迎、闫林、贺书珍、初众、郝朝运、唐冰、,邓文明、苟亚峰、温晚儿、温绮、唐跃东、李贵雨、章斌卿、鲁玉侠,DB 46/T 646—2024,IV,引言,本文件的发布机构提请注意,声明符合本文件时,可能涉及6.2、6.3、7.1、7.2、7.3、7.4、7.5、,7.6与《一种斑兰叶种苗的高通量繁育技术》(ZL202010100076.7)相关专利的使用,本文件的发布机构对于该专利的真实性、有效性和范围无任何立场,该专利权人已向本文件的发布机构承诺,愿意同任何申请人在合理且无歧视的条款和条件下,就专,利授权许可进行谈判。该专利权人的声明已在本文件的发布机构备案。相关信息可以通过以下联系方式,获得:,专利权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地址:海南省万宁市兴隆热带植物园,请注意除上述专利外,本文件的某些内容仍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DB 46/T 646—2024,1,斑兰叶(香露兜)组培快繁技术规程,警示——使用本文件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本文件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斑兰叶(Pandanus amaryllifolius Roxb.)组培快繁的组培工厂化要求、接种前准,备、外植体采集与处理、组培快繁、容器苗培育、育苗档案和组培快繁技术流程,本文件适用于斑兰叶(香露兜)组培苗快速繁育,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317 白砂糖,NY/T 2306 花卉种苗组培快繁技术规程,DB46/T 578 斑兰叶(香露兜)种苗繁育技术规程,DB46/T 579 林下间作斑兰叶(香露兜)技术规程,DB46/T 645 斑兰叶(香露兜) 组培苗,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外植体 explant,从生长正常的斑兰叶植株上获取的用于建立植物组培快繁体系的起始材料,3.2,培养材料 culture material,包含外植体、愈伤组织及丛生芽等需要进行接种培养的材料,3.3,试管苗 test-tube seedling,利用外植体(3.1)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培养容器中经系列培养至达到出厂标准的小植株,3.4,容器苗 container seedling,将试管苗(3.3)装入有育苗基质的育苗容器中经培育至可出圃供大田定植的斑兰叶种苗,3.5,繁殖代数 reproductive generation,以丛生芽分芽后,再次进行继代培养,重新获得更多丛生芽的繁殖周期,DB 46/T 646—2024,2,4 组培工厂化要求,按照NY/T 2306的相关规定执行,5 接种前准备,5.1 试剂,5.1.1 培养基配制试剂,培养基配制所需试剂见附录A,其中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及铁盐为分析纯(AR)试剂。有机元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卡拉胶为生物试剂(BR)。碳源推荐使用符合GB/T 317规定的白砂糖,5.1.2 酸碱度调节试剂,酸碱度调整所需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盐酸为分析……
……